一、单项选择题
1.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这一阶段的儿童还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隐藏特点进行分类的显著转变。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转折期。
A. 4.5—5.5岁
B. 4—5岁
C. 5—6岁
D. 6.5—7.5岁
2.幼儿教师要事无巨细,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予关心和帮助。这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
A. 烦琐性
B. 细致性
C. 微妙性
D. 平凡性
3.幼儿道德教育必须从情感教育入手,把重点放在【】的形成上。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4.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的教学方式。
A. 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言语直观
D. 动作直观
5.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A. 正强化
B. 消退
C. 负强化
D. 惩罚
6.一个幼儿爱动、爱说,为了教育他,老师令其罚站40分钟。老师违反了【】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研究素养
7.【】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A. 端方
B. 陶行知
C. 张雪门
D. 张之洞
8.下列选项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健康领域目标的是【】
A. 情绪安定愉快
B. 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C.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D. 愿意与人交往
9.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问幼儿“刚才听的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等。这样的提问属于【】
A. 判断式提问
B. 回忆式提问
C. 理解式提问
D. 运用式提问
10.院子里的花开了,孩子所说的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 真香!
B. 我要摘一朵!
C. 这是什么花?
D. 这是一朵花。
11.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为主,其他人参与评价的制度。
A. 教师自评
B. 园长评价
C. 家长评价
D. 幼儿评价
12.婴幼儿生理性远视一般发生在【】
A. 3岁前
B. 5岁前
C. 7岁前
D. 10岁前
13.儿童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有【】
A. 钙和铜
B. 碘和铁
C. 铁和锌
D. 碘和纳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人际交往
D. 多元文化
15.充分考虑幼儿之间“智力类型”的差异体现了【】
A. 科学发展性原则
B. 思想教育性原则
C. 趣味直观性原则
D. 主体活动性原则
16.一个孩子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
A. 正驱动
B. 负驱动
C. 自信心
D. 自卑心
17.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
A. 知识掌故类
B. 知识类
C. 掌故类
D. 算术类
18.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执行层是【】
A. 教研组层
B. 园长层
C. 教师层
D. 年级组层
19.在挑选教师时,只看重外在的、技能技巧方面的因素,而忽视对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的科学性的选择,体现了【】
A. 选人方面的片面性
B. 选人标准的偏差性
C. 录用人选的绝对性
D. 选人态度的错误性
20.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幼儿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 注意分配
B. 注意稳定性
C. 注意广度
D. 注意转移
21.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 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 教师的保育意识
C. 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 幼儿的自理能力
22.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颜色的。这种现象是心理学中的【】现象。
A. 中心记忆
B. 偶发记忆
C. 主观臆想
D. 客观臆想
23.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运用讲解方式时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 讲解要适量,不能代替幼儿的学习
B. 讲解时机要适当,尽量启发幼儿自己去理解
C. 讲解时使用术语或成人化的语言,便于幼儿思维成熟
D. 讲解应与主题相结合,使学习内容具体可感
24.儿童游戏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这说明了儿童游戏是【】
A. 自发自愿的
B. 自由自在的
C. 愉快的
D. 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5.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的是【】
A. 示范法
B. 范例法
C. 观察法
D. 演示法
......